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到临武县调研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2022-07-07 17:55:58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龙潮辉 | 作者:文内(见习)          浏览量:19536

7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建华率队到临武县调研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邓建华一行来到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一标段,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说,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三十六湾项目治理区范围约378.42km²、治理点达1042处,项目分为生态复绿、引水工程、河道治理、地灾治理、土壤重构5种类型15个标段,重点打造癞子岭矿业遗迹科普区,通过对矿山历史遗留生态问题进行整治,消除矿山地质灾害,修复受损耕地,恢复植被和土壤,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邓建华指出,三十六湾矿区修复工程修复难度极大,如今成效显著,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临武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后期管护工作,重视引水工程建设,加强植被养护,进一步巩固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成果。

在水东镇聚鑫锰业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现场,邓建华一行通过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和实地查看整改进度的方式,详细了解整改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聚鑫锰业历史遗留污染治理项目于2019年8月底完成了环保督察“回头看”和长江经济带挂牌督办的全部治理任务,废渣得到了安全管控。整改成效得到了省政府督查室和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肯定,被作为全省积极推进整改工作的正面典型报国家长江办。

邓建华指出,要加快污染情况调查,摸清场地地下水和历史遗留场地污染状况,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整治进度;要加大对周边地下水的监测,规范好台账,确保周边村民饮用水安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沟通,根据实际推进情况,精准定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确识别污染源、明确治理对象,制定科学方案,对症下药。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益群参加调研。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